无障碍浏览
客服电话:  400-700-5186

期货市场高效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猪期货功能的发挥及政策建议

[收藏本页面] [ ] [打印]

第1章 生猪行业概况

我国家猪养殖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生猪产业在我国畜牧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猪肉是我国居民主要肉食来源,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乎国民经济运行与人民生活饮食,是直接影响我国民生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生猪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市场基础不断完备,生猪期货的上市建立在生猪产业现代化基本建立的基础上,而生猪产业也利用生猪期货工具进一步高效平稳可持续发展,加速产业横向纵向整合,提升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

1.1 生猪产业模式演变

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从散户养殖到现代化生产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阶段具体可以分为,统购统销阶段、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阶段、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

统购统销阶段(1949年-1984年),在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副产品普遍实行有计划的统购统销政策,生猪生产实行“调五留五”政策,主要特点是养殖规模小、生产水平低、产品短缺,生产和消费严格按国家计划调配。1984年,全国猪肉产量1445万吨,人均占有量仅13.84 千克。

产业快速发展阶段(1985年-1997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调动了畜禽养殖的积极性,生猪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生猪购销政策全面放开,市场交易自由,使得生猪养殖和饲料行业快速发展,居民猪肉消费大幅提高。1997年,全国猪肉产量大幅增加至3596万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 29.09 千克。

产业结构调整阶段(1998年-2004年),生猪养殖从以数量增长为主逐步向数量质量并重、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为主转变,食品安全、环保问题开始被重视,生猪养殖开始向优势区域集中,产业整合速度加快,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2006年猪肉产量4650万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35.38千克。

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2005年-至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政策支撑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良种覆盖率逐步提高,现代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尤其从2013年开始,环保类政策陆续出台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并在2016年-2018年推进政策从严落实,在2019年开始进入保供稳定阶段,推动生猪产业平稳可持续发展。

1.2 生猪产业现状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传统产业,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产业发展,政策持续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生猪养殖业高效发展。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390万头,猪肉产量5541万吨。近几年集团规模企业占比持续抬升,截至2022年底上市公司存栏占比达到25%,但目前行业中小规模养殖户占比仍旧偏高,中小规模养殖户占比在50%左右。

我国生猪主产区与主销区相对分离,主产区可以分为四块,西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其中四川、河南、湖南是我国生猪的三大生产省份,截至2022年末,四川省能繁母猪存栏量398万头、河南省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0万头、湖南省能繁母猪存栏量369万头,占全国生猪产能的26%。而广西、云南、贵州、陕西、山西等省份也因地广人稀利于非洲猪瘟防控等优势而被各大养殖集团看中,纷纷布局养殖产能,截至2022年底,云南、广西、贵州、陕西、山西等能繁母猪存栏量分比为302.16万头、223.52万头、118.0万头、85.5万头、76.8万头占全国产能比例为19%,相较于2016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

国内猪肉消费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居民消费多元化等,近几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水平增长放缓,猪肉消费逐步呈现饱和化。据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5.2千克,而2013年中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为19.77千克。

猪肉消费与人口、经济、偏好等因素相关,故我国生猪主销区主要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流动性大、外来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即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因此,生猪贸易流通也主要由主产区调向主销区,由养殖大省流向沿海人口密集地区。

2018年非瘟疫情爆发之后,2019年为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防控措施,优化生猪贸易流通格局,我国构建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长效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全国分为北部区、西北区、东部区、中南区和西南区,按照产销互补、区域内基本自给的要求,加强分区分类指导,优化区域内生猪养殖屠宰产业布局,促进产销衔接,实现供需基本平衡。

第2章 生猪产业发展催发生猪期货上市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目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国民生活经济参与度高、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标准普遍建立、养殖技术提升过程统一、疫情疫病可溯源等等产业特征明显。

(1)国民生活经济参与程度高

2022年我国生猪出栏量6.95亿头,总体市场规模约万亿元,市场规模巨大;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肉类消费量为32.90千克,其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5.20千克,占比达76.6%,若将居民消费度较高的禽类也统计其中,猪肉消费占比仍在50%以上;生猪产业参与者广泛,产业链由上而下包括上游的饲料产销、疫苗兽药、种猪繁育及中游的商品猪养殖以及下游的屠宰分割及肉制品加工等环节,其中养殖分布全国,参与者众多,据中国畜牧兽医统计年鉴统计,截至2021年底,养猪场数量约2000万个。

image.png

图2-1 2021年中国禽肉类消费占比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近年来,生猪规模化发展加快,中小散户不断退出,以母猪存栏规模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底,母猪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企业存栏占比达53%,其中上市企业存栏占比达25%。

(3)行业标准化程度提升

我国生猪养殖品种繁多,其中地方品种76个、培育品种18个、培育品种6个,但市场主要养殖品种为外三元猪;规模企业养殖模式多采用自养模式与农户代养模式并行,养殖过程实现“五统一”,包括: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疫苗兽药、统一回购,实现从养殖过程标准化到产品标准化。

(4)疫情疫病可溯源

疫情疫病对生猪产业影响较大,像非洲猪瘟、蓝耳病、猪瘟、主流性腹泻、猪伪狂犬病以及猪口蹄疫等猪常见疫病均对生猪产业产生过重大影响。散户对于疫情疫病管控力度较低,养殖风险较高,而规模企业普遍拥有完善的管控体系,包括养殖过程管理、出场检疫、追溯机制等,对疫情疫病控制较好。而随着新型耳标的推广,统一标号可查询产地、猪场、栏情况等进一步规范了生猪养殖,防控风险。

2021年1月8日,生猪期货于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生猪期货上市的土壤,而生猪期货的上市也加快了行业现代化进程。两者相辅相成,有望促进生猪行业平稳可持续运行。

第3章 生猪期货功能的发挥

3.1价格发现功能

与现货市场分散交易形成的价格不同,期货交易参与者众多,除了会员以外,还有他们所代表的众多的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工者、进出口商以及投机者等;此外,期货交易的透明度高,竞争公开化、公平化。通过期货市场交易形成的价格具有预期性、连续性、公开性以及权威性,它能充分反应包括宏观经济、国家政策、供给需求、进出口、汇率、天气、物流、资本流动等在内所有能影响价格波动的要素信息。这也使得价格发现成为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期货价格是供求的温度计、产业的晴雨表、政策参考依据。

3.1.1 生猪期货发挥价格发现功能

关于生猪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选取生猪期货上市以来的生猪期货价格与对应的交割基准地河南的生猪现货价格、全国生猪现货均价做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到生猪期货价格与生猪现货价格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1697004826573.png

自生猪期货上市以来,为使期货市场更贴近现货市场,交易所综合各地产能变化、供需变化、生产差异等因素,两次调整交割地与升贴水。我们分别选取各阶段合约进行交割月期现回归分析,在综合考虑交割费用、损失、升贴水等因素后,发现期现回归特征明显。

因此,生猪期货在产业内的影响力慢慢提升,市场认可度不断增加,价格发现功能逐步发挥。

 image.png

图3-1 生猪2203合约与生猪现价回归情况(数据来源:郑商所、博亚和讯)

image.png

图3-2 生猪2209合约与生猪现价回归情况(数据来源:郑商所、博亚和讯)

image.png

图3-3 生猪2307合约与生猪现价回归情况(数据来源:郑商所、博亚和讯)

(1)为行业定价提供参考

生猪市场交易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很多时候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下,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报价差异都比较大,影响生猪市场各方参与者利益。但是生猪期货价格的公开性与权威性很大程度提升了生猪价格的透明度,给企业报价依据,也给其它市场参与者判断价格合理与否的参照。

此外,在大宗商品现货贸易领域基差贸易已经相对普遍,“期货价格+基差”定价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一口价模式更为的灵活,能有效将波动较大的现货价格市场风险转化为波动较小的基差风险。目前生猪现货贸易仍以传统的一口价模式为主,但随生猪期货市场的日益成熟、行业参与度提升,贸易模式也有望多元化。

(2)为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期货价格经过市场充分交易,具有连续性与预期性,能及时和准确地反应生猪市场供应与需求的情况以及市场情绪的变化。生猪养殖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月份合约间的价格差异来判断市场现状与预期,结合自身经营数据来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养殖生产计划,相对有预见性地做好风险控制,争取自身的经营利润的扩大化,保障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

(3)为政策调控提供参考

生猪供给关乎民生保障,生猪市场平稳与否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生猪期货价格的权威性与预期性,有关部门能从价格走势判断市场不同阶段的供需情况,为制定生猪保供稳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尤其是生猪作为生产周期较长的农产品,在蛛网模型的适用下,猪周期现象显著。从历史价格来看,我国猪周期为四年一周期,波峰到波谷的价格波动,极大地影响了产业从业者的稳定经营,也影响民生保障。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近远月价格变化结合产业监控数据来判断生猪产业运行情况,制定更完善科学的政策制度来完成生猪市场的保供稳价工作。

3.1.2 猪周期波动影响逐渐弱化

就历史情况来看,猪周期带来的剧烈价格波动使得生猪养殖户苦不堪言,而居民日常猪肉消费亦深受其价格波动影响。但随着生猪期货上市,价格发现功能不断发挥,养殖户、产业、政府对后市判断更为科学准确,生猪产能调整节奏明显加快,猪周期运行时间缩短波动区间收窄,猪周期影响逐步弱化。

image.png

图3-4 历年猪周期走势情况(数据来源:wind)

猪周期本质为产能周期,一般为四年左右,由养殖利润所驱动,呈现出价格的周期性变化,其中产业集中度低为基础,生猪繁殖生长周期为根本原因,事件为驱动助力,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检测猪周期的核心指标。

生猪期货上市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逐步发挥,各方对于后市判断更为科学精准,企业及时调整经营计划、产业科学调整产能布局、政府高效监测保障,生猪产能调整节奏明显加快,表现为猪周期波动时间缩短。此外,随着生猪产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持续提升,养殖管理技术增长,猪病等事件驱动转弱,进一步弱化猪周期波动。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在没有特殊外力事件如大范围猪病、政策调整等影响下,一般产能调整周期在20个月左右,但近两年生猪产能调整周期基本已稳定在8个月上下,对应产能在供给端兑现后的猪周期上下行周期也明显被缩短。产业快速调整使得猪周期对国民经济、居民生活的影响明显降低。

1697005010690.png

1697005023623.png

3.2 风险管理功能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把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损失评估和管理控制的过程,科学化的风险管理措施对现代企业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货市场具有风险管理功能,而套期保值模式则是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具体是指企业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商品,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入期货合约,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不利变化带来的损失,它是以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

套期保值之所以能够规避价格风险,是因为商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即现货和期货处于同涨同跌状态,企业可以在两个市场采取相反操作进行对冲,转移价格风险。

3.2.1 产业主体积极参与套保

我国生猪产业参与者众多、产业基础广泛、价格剧烈波动使得企业经营不确定性上升,而生猪期货为产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自2021年生猪期货上市至今,生猪养殖规模企业积极参与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截至2022年年底,22家上市猪企中有15家发布了开展生猪套保业务的公告,除此之外企业还参与饲料原料端套保业务,形式包括养殖企业生猪销售套保、饲料原料套保、养殖利润套保以及屠宰企业生猪采购套保等。

养殖企业套保额度逐年提升,其中牧原股份将商品套保额度从7亿元提高至8亿元,天康生物从4亿元提高至10亿元,傲农生物从2.37亿元提高至2.67亿元,唐人神从2亿元提高至5亿元;生猪交易交割参与度提升,目前已有100多家养殖企业申请了套期保值资格,有19家养殖龙头企业向交易所提交了交割库申请材料,11家成为了生猪期货交割库。

企业结合自身经营情况运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有效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抵御外部环境波动的冲击,解决经营困局,使得企业能稳定经营、可持续发展。

1697005069580.png

3.2.2 生猪企业套保运用情况

(1)牧原生猪套保弥补现货端亏损

牧原股份是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公司采用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覆盖整个生猪产业价值链。2022年公司销售生猪6,120.1万头,其中商品猪5,529.6万头(包括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736.8万头),仔猪555.8万头,种猪34.6万头;2022年公司屠宰生猪 736.2万头,销售鲜、冻品等猪肉产品 75.7万吨。

生猪期货上市后,牧原股份积极参与生猪期货套保业务以控制价格波动风险,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一定程度弥补了现货端因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2021年,牧原股进行生猪预期销售套保,实现套期工具利得259.27万元,2022年开始企业上下游进一步整合,屠宰业务快速发展,企业在继续开展预期生猪销售套保业务的同时新开站了预期生猪采购套保业务,实现套期工具利得1311.76万元,而进入2023年,企业继续推进生猪期货套保业务,仅上半年套期工具利得就达到了3836.19万元。

尽管目前牧原股份套保规模相对于企业经营规模偏仍旧小,但近几年企业不断积累期货套保经验,随着生猪市场的成熟,套保参与度也在提升,并且在积极探索期货与现货业务相结合的生猪定价与销售的创新业务模式,以实现锚定生猪价格、减缓生猪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影响等目标,推动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2)中粮家佳康生猪套保锁定养殖利润

中粮家佳康是背靠中粮集团的港股上市公司,是中粮旗下的肉类业务平台,其主要业务包括,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及屠宰分割、生鲜猪肉及肉制品生产经销与销售、肉类产品进口分销。

2022年中粮家佳康生猪出栏量为410.3万头,生鲜猪肉销售23.1万吨,品牌盒装猪肉销量5583.3万盒。近年来,企业着重提升核心业务运行能力,持续推进全产业链布局,目前已成为是中国领先的全产业链肉类企业。

中粮家佳康在国内生猪期货上市后便开始积极参与套保,不断探索企业风险管理新途径。目前企业主要套保模式基本是锁定养殖利润的预期生猪销售套保,一般在每年年初,相关部门会根据生猪养殖成本和出栏规模,针对生猪期货各个合约制定套保策略,确定不同成本线可以套保的数量,然后在年内按策略执行当年的套保计划,并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

2020年年中开始生猪产能进入恢复期,2021年生猪产量开始回升,猪价呈现出持续下行走势,养殖产业亏损严重,但中粮家佳康通过及时的期货套保锁定利润,帮助企业有效规避了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助力企业稳健经营。中粮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在2021中国农牧产业(衍生品)大会生猪论坛暨首届中国生猪交易大会上表示,2021年1月8日生猪期货上市开始,企业就不断卖出期货头寸,比如LH2109合约,企业逐步把90%的产能卖出去,到9月之前做了平仓,少量做了一些现货交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3 生猪期货助力“三农”服务

“保险+期货”模式是期货与保险行业为解决农民收入保障问题合作探索出的一种创新模式,最早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于2015年联合会员单位探索实施。自2016年起,“保险+期货”已连续八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持续发挥“保险+期货”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的作用,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以及政府经过多年深入地探索研究“保险+期货”模式。将现代定价理念引入到农业经营,依托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减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保障农业产业平稳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3.1 生猪“保险+期货”项目概况

生猪养殖作为重点农业产业,事关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和广大养殖户的切身利益。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标志着金融机构能够为生猪产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服务。据统计,目前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已开展2048个,承保货值351.70亿元,项目规模约188万吨,赔付11.62亿元,近3.1万户农户在 “保险+期货”项目中受益。生猪“保险+期货”逐渐成为养殖户主要的风险管理金融工具之一,金融工具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等方面的作用也进一步显现。

“保险+期货”作为一种创新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业务,其核心机制是农业经营者向保险公司购买基于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的目标价格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又通过场外看跌期权为承保标的进行“再保险”操作,以对冲价格下跌带来的赔付风险。同时,期货公司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卖空操作,对冲向保险公司卖出看跌期权的风险,将风险回归于市场,最终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实现多方共赢。

image.png

图3-5 “保险+期货”运作机制(资料来源:公司内部资料整理)

3.3.2 “保险+期货”广泛服务生猪产业

(1)广西来宾市生猪“保险+期货”项目

1)紧密结合生猪市场行情设计个性化保险方案

2022年,生猪产能快速释放,猪肉现货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期货项目团队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到广西省来宾县生猪养殖产业基地,通过走访养殖户了解其经营情况,猪饲料价格高企,养殖成本端的压力骤增,养殖户亟需价格风险管理工具锁定养殖成本。对此,项目团队为当地农户设计了保险期限1个月的平值增强亚式生猪“保险+期货”方案。该方案出发点在于:首先期货市场的门槛较高,引导养殖户直接参与期货市场较为困难,而保险产品通俗易懂,便于养殖户理解参与;其次增强型亚式期权选取每日期货收盘价格与入场价格的较低值,提高项目赔付效果;最后,一个月期限方案保费成本较低,有利于养殖户积极参与。此外,项目还引入了政府以及交易所资金,帮助养殖户的减少资金压力。

2)高赔付率,有效对冲生猪价格下跌风险

项目团队实时把握生猪行情进行研判,国庆后全国生猪需求量增加有限,触及高位的生猪期货合约具有较大的下跌空间。与参保农户经过沟通,项目于10月17日入场,最终保障生猪价格为23750元/吨,保障货值1874万元。项目入场后,生猪现货及期货价格持续走低,至2022年11月16日,生猪期货合约结算价格为22298.91元/吨,最终实现赔付1451.09元/吨,合计约1145599.28元,赔付率152.75%,有效保障了当地养殖户的收益,助力养殖业健康发展。

(2)贵州贞丰县生猪“保险+期货”项目

1)引入“保险+期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贵州省贞丰县是原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3月实现“摘帽”成功。生猪作为贞丰县支柱产业之一,主要采取“公司+家庭农场”代养模式,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猪苗、饲料、技术服务与指导代养工作,形成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在产业链条上优势互补,但近年来生猪价格大幅波动、行情走势难以预测和把握,企业与养殖户的生产利润受到了影响。项目团队深入当地了解到企业与养殖户的痛点,向其介绍“保险+期货”模式,结合实际出栏需求,特设计保险期限为两个月的增强型亚式期权,帮助养殖户实现生猪价格风险的转移,解决价格波动大的问题。此外,为减轻养殖户的资金压力,项目团队引入交易所资金,为巩固当地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又一助力。

2)精准把握行情,实现稳收增收

2023年4月,生猪需求持续低迷,而大猪出栏,供给压力相对较大,现货价格处于低位。项目团队结合现货与期货行情,于2023年4月10日入场,保障生猪价格为16300元/吨,保障货值1183.38万元。项目入场后,生猪价格季节性走弱,至2023年6月10日,生猪期货合约结算价格为15384.77元/吨,最终实现赔付915.23元/吨,合计约664455.02元,赔付率99.38%,有效地帮助当地养殖户稳定养殖利润,促进生猪产业提质增效,为助农增收贡献了期货力量。

第4章 生猪期货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传统产业,关乎民生经济,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目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国民生活经济参与度高、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标准普遍建立、养殖技术提升过程统一、疫情疫病可溯源等等产业特征明显。

生猪行业高速发展催发生猪期货上市、而生猪期货的上市也加快了行业现代化进程。自生猪期货上市以来,市场逐步积累认知,产业参与度持续提升,生猪期货市场基本功能有效发挥,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猪周期波动影响逐渐弱化,行业定价、企业经营、政策调控等均有科学参考依据,套期保值与“保险+期货”等模式有效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展望未来,我国的生猪产业仍存在一定的发展困扰,期现市场仍存完善空间。

(1)规模化程度有提升空间

首先,近几年我国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但目前养殖产业群体仍旧庞大,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仍旧偏低,这与发达经济体存在较大差距,使得绝大部分从业者无法进入到期货市场参与实物交割;再者,我国生猪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仍处在发展中,缺少能引领行业的龙头企业,对生猪生产的养殖成本、生产品质、疾病防控方面缺少相应的控制力,对生猪养殖、加工品的品种难有保证。

(2)生猪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强度有待提升

我国生猪养殖分布广泛,产销异地,养殖企业与屠宰企业普遍通过猪经纪猪贩子连接,信息差现象相对明显,与此同时,期货交割量和产业参与度有待提升,期货市场投机度仍旧偏高,生猪期货价格与生猪现货价格存在相互引导关系,这也使得生猪期货价格对生猪现货价格的引导作用削弱。

(3)生猪期货风险管理功能有待进一步发展

生猪产业从业者众多,国内期货市场发展时间仍旧偏短,产业对于生猪期货的认知不足,对期货工具的运用不熟悉,此外,生猪期货市场相较于现货市场规模较小,期货市场容纳度不够,规模企业运用期货工具相对受限。

第5章 政策与建议

5.1 猪价和CPI高度相关

从猪价和CPI走势来看,两者呈现高度正相关,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1)猪肉在CPI篮子中的权重较高

在当前的CPI分类体系中,食品类下属包括粮食、畜肉、猪肉、禽肉、鲜菜、鲜果等,占比均在2-3%范围内,猪肉占比已经从高位回落,但仍有1%以上的比例,且与其他类别中包含有众多走势不同的分类不同,猪肉作为一个单类能够享有如此比例,充分体现出其在我国居民消费中的重要地位。

(2)猪肉本身价格波动较大

由于猪周期的反复出现,猪肉价格波动偏大,导致猪肉往往比篮子中其他因素对物价的影响更大。就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猪价已经体验过了一轮过山车行情,周期最低点出现在2022年的2月中旬,猪价约12元/公斤,仅仅过了8个月时间,10月中旬猪价就上涨到了最高的28.5元/公斤,涨幅超过一倍;而紧接着猪价迅速触顶回落,不到4个月时间又从高位下跌到2023年上半年的14元/公斤,节奏大起大落,对整体物价影响巨大。

(3)猪肉的替代效应

因为消费占比较高,当前我国居民对肉类的消费以猪肉为锚定物,猪肉价格飙升,则意味着同样的钱可以购买到的猪肉更少,替代效应下,牛肉、羊肉、禽肉等作为猪肉的替代品,需求量可能会上升,进而带动整体肉类价格的上涨。本轮猪价从高位回落幅度超过50%,受此影响,牛肉、禽肉等价格从高位下跌幅度超过5%。

image.png

图5-1 CPI与CPI猪肉分项同比(数据来源:统计局)

生猪期货的上市及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给政府监控未来猪价提供了依据,猪价和CPI的高度正相关,也意味着对未来猪价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未来CPI变化形成判断,稳定猪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CPI。

5.2 猪价走势预期

5.2.1 产能大趋势缓慢去化与小节奏调整相结合

综合当下我国生猪期货与现货市场发展情况,参考国外发达经济体生猪产业发展路径,预期未来我国生猪市场将呈现产能大趋势缓慢去化与小节奏调整相结合态势:

(1)大趋势产能缓慢去化

生猪产能的核心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018-2022年超级猪周期中,随着非洲猪瘟得到有效控制,能繁母猪存栏量快速增长,并在2021年6月涨至高点,之后整体呈现下降走势。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241万头,2023年以来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去化,累计下滑3.39%,较2021年高点下滑达到7.08%,但与官方设定的4100万头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相比,目前能繁母猪数量仍处于过剩状态。

产能的其他因素,例如母猪的生产性能,随着生猪行业从非洲猪瘟的阵痛中走出,加上科学化管理与养殖技术的推广,2022-2023年期间母猪生产性能提高了10%。预计未来母猪生产性能仍有增长空间但增速或放缓。

image.png

图5-2 能繁母猪存栏情况(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image.png

图5-3 能繁母猪生产指标情况——窝均健仔数(数据来源:涌益咨询)

image.png

图5-4 能繁母猪生产指标情况——二元母猪占比(数据来源:涌益咨询)

(2)小节奏调整影响短中期供给波动

随着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逐步发挥,各方对于后市判断更为科学精准,企业及时调整经营计划、政府高效监测保障、小规模养户灵活进退,短期生猪产能调整节奏明显加快,造成猪价短中期阶段性变化。

5.2.2 猪价重心上移有望带动CPI稳定

(1)长周期猪价重心上移,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的基础

具体来看,长周期产能呈缓慢去化态势,行业利润由亏损向微利改善,生猪价格重心从成本线附近及以下向成本线以上逐步抬升,实现稳步上行,结合CPI来看,因猪价稳定且长周期重心缓慢小幅上移而呈现温和通胀状态,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的基础。

(2)预计2024年猪价小幅回升,全年CPI有望在1-2%区间稳定

对于2024年猪价走势,一方面看能繁母猪存栏量,2023年年初在行业亏损的背景下存栏量持续下行,而随着7月猪价上涨行业实现微利,存栏量下行幅度减缓,目前来看,后续生猪行情或仍旧偏弱,存栏量大幅回升的可能性较低,更多的以小幅调整为主。

一般能繁母猪配种到商品猪出栏周期为10个月左右,能繁母猪存栏量与10个月后的商品猪出栏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2024年猪价和2023年2月-2024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有关,2023年前三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行,而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存栏量不存在大幅上行的基础,反而有继续下行的可能,故我们预计2024年猪价相较2023年有望小幅回升。

image.png

图5-5 能繁母猪存栏与前移十个月生猪价格走势(数据来源:涌益咨询)

另一方面则是季节性特征,上半年消费淡季,猪价偏低,行业利润偏差,下半年消费旺季,猪价偏高,行业利润偏好,这是由于年内供需小幅错配带来的价格波动。

综合考虑,2023年猪价区间在13-17元/公斤,2024年预计猪价区间在14-18元/公斤,其中上半年预计在14-16元/公斤,下半年预计在16-18元/公斤,这将有利于带动我国CPI回至1%以上。

image.png

图5-6 生猪价格季节性(2010、2020、2021年除外)(数据来源:wind)

image.png

图5-7 自繁自养利润季节性(2010、2020、2021年除外)(数据来源:wind)

5.3 政策调控建议

5.3.1 政策主旨保供稳价

生猪产业在我国关乎国民经济运行与人民生活饮食,是直接影响我国民生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政策法规方法路径积极参与生猪产业,但其核心相对一致,均为保供稳价,促进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其中调控最灵活且被频繁使用的为储备冻肉工具,有关部门通过收抛储来调节猪肉市场供需,平抑生猪价格波动,引导产业健康运行。尽管猪肉收抛储数量占市场供需比例相对较小,但与收抛储数量相比更重要的是收抛储行为所传递出的政策信息,即政府站在信息资源更充分、行情研判更精准的角度给市场的引导作用。

1697009532362.png

5.3.2 收抛储调控猪价,稳定CPI预期

从行情来看,预计2024年猪价区间在14-18元/公斤,其中上半年预计在14-16元/公斤,下半年预计在16-18元/公斤,这将有利于带动我国CPI回至1%以上,但一方面生猪市场仍存在情绪化等非理性波动,可能会出现短期的暴涨暴跌,而另一方面,目前国内CPI处于低位,猪肉CPI同比下滑明显,引发市场对我国未来通缩的担忧,故从政策的角度,进行一定的政策性收抛储是必要的。

(1)淡季低价收储减少猪价下行对通缩预期的影响

2024年上半年,季节性特征下,猪价可能持续偏弱,有关部门可以在猪价14元/公斤附近及以下进行收储,来支撑猪价,缓解市场猪肉供给压力,给到养殖端信心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节奏,以保障后续猪肉供给稳定。国内没有长期通缩的基础,通过稳定猪肉价格,可以一定程度上稳定CPI预期,降低当前有所抬头的通缩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2)旺季高价择机抛储防止猪价非理性暴涨暴跌

2024年下半年,季节性特征下,猪价有望走高,且容易出现非理性上涨,有关部门可以在猪价18元/公斤附近及以上择机进行抛储,增加市场供给,平抑猪价,引导养殖端按正常节奏出栏,防止猪价非理性暴涨暴跌引发CPI大幅波动,以及对行业造成不利影响带来的长期CPI预期变化。

总的来说,在价格波动区间上下沿及时进行收抛储,可以降低阶段性供需变化而引起的猪价大幅波动,进而降低猪价波动对于CPI的扰动,减小对居民生活、国民经济的影响,并且为长周期猪价重心上移下CPI大趋势温和上涨保驾护航。

5.3.3 正确引导促产业发展

由于生猪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仍在推进中,过剩产能退出与优化仍需要时间,有关部门需要积极引导市场主体的生产工作,对生猪产能和产量进行调控,促进产业尽快达供需均衡状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导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扩大降本增效成果,让落后产能与不适宜养殖地区产能有序退出,做好中小散养殖户的退出与保障工作,规范龙头规模企业的竞争扩张态势,推动猪肉生产安全优质、成本持续下移。


免责申明:

本报告版权归“浙商期货”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浙商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本报告基于我公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我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我公司的关联机构或个人可能在本报告公开发布之前已经使用或了解其中的信息。

相关信息
上一篇:新能源首航,硅期显芳华 ——供需双增格局下工业硅期货助力产业高速发展 下一篇:浙商金控党委书记洪晓成赴浙期实业讲授专题党课

客服热线

400-700-5186

客服中心

客服 : 374376397

    
                

下载APP